“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23日
上海海洋大学创建于1912年,是一所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特色的多科应用研究型大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列国家“双一流”高校,2018年入选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信息学科群依托学校海洋领域学科优势,聚焦海洋应用领域的核心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逐步形成了智慧海洋、智慧渔业、通讯导航和智能计算为特色的学科方向,现有“海洋工程与信息”博士学科方向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于2018年获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双万计划”。拥有农业农村部渔业信息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共建的数字海洋研究所、上海市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
海洋智能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源于1996年计算机学院成立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2008年更名为信息学院专业实验室,2010年变更为海洋智能信息实验教学中心,2018年评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现有教师29人,其中专职6人,兼职23人。中心占用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
海洋智能信息实验教学中心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与海洋学科交叉融合,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具有海洋特色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向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分别形成了三阶段计算思维导向教学法、海洋特色案例驱动教学法和知识竞赛驱动创新教学法。
海洋智能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主要包括海洋信息感知实验室、海洋遥感与空间信息实验室、海洋信息建模与智能计算实验室、海洋信息虚拟仿真实验室、海洋信息安全实验室、海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淞航号”远洋科考船和一批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
海洋信息感知实验室:依托农业农村部渔业信息重点实验室,将船联网、水产物联网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出版了《渔业船联网技术》、《水产物联网理论、技术及应用》等教材,具备支持北斗通信导航、AIS、水质监测、无线传感网络、RFID等实验内容。
海洋遥感与空间信息实验室:依托上海市085工程项目和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搭建了“采-算-用”一体化实验实践环境。拥有波浪仪、潮位仪、双频测深仪等一批海洋空间数据采集设备;以及ArcGIS等国内外先进空间数据处理分析软件。支撑《海洋空间信息工程概论》、《空间数据获取技术基础》、《空间数据建模与分析》等1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
海洋信息建模与智能计算实验室:依托我校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共建的数字海洋研究所,将数字海洋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海洋大数据建模实践环境,支撑《数学建模》、《数值分析》、《数据挖掘》等20余门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
海洋信息虚拟仿真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三维扫描仪、声呐探测仪、光学跟踪设备、水下高速摄像机、3D虚拟眼镜和投影设备、以及Unity3D等一系列软硬件平台。为《人工智能鱼》等课程提供实验实践环境。
海洋信息安全实验室:拥有信息安全实验系统、网络协议分析系统以及硬件防火墙等一批软硬件设备,为学生提供在线实验案例300多个,支撑《海洋信息安全导论》等12门课程实验教学。
海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拥有海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践平台,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创新实践能力:一、围绕海洋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式地开展多源高维海洋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高复杂海洋大数据的时空计算、强时空关联的海洋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及多尺度海洋大数据的可视化等创新实验;二、聚焦于渔业专家系统、远洋渔情预测等创新实践。为《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基础》、《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导论》等课程提供实验实践环境。
近年来,中心教师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2门,上海市优质在线课程1门,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
通过中心的实验教学,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中心成立以来,共有90人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奖项62项,省部级奖项38项。